理论研究
守牢案件质量“生命线”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发布时间: 2025-11-19 08:27:19
案件质量是执纪执法工作的“生命线”,是检验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的重要标准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纪委监委坚持创新工作理念、运用系统思维、优化审理机制,持续深化案件质量共同体建设,通过横向协同、纵向贯通、内外联动,推动案件办理实现全流程管控、全链条协同、全方位规范。
规范线索处置。在线索接收方面,明确问题线索接收登记标准,确定信访举报、监督检查、巡察移交、司法移送等线索来源登记要素和主要登记内容,甄别筛除无效和要素不全问题线索。在线索研判方面,用好线索分办处置专题会议,强化分析研判、分类处置。对反映具体、指向明确、条件成熟的深入核查;对证据不足、反映不实的按照规定予以了结;对特殊线索及时上报、集体研究,切实提高问题线索处置效率和质量。在线索分办方面,结合行为事实、问题性质、后果影响等方面,及时准确将问题线索分转至承办部门,对疑难复杂、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线索,通过提级办理、领导包案、挂牌督办等方式优先处置。健全完善督办机制,全程跟踪线索处置情况,对交办线索逾期未进行处置、处置进度缓慢、未能按期结案的及时预警,督促承办部门高质高效做好处置工作,防止出现问题线索超期处置、久办不决的情况。
强化协同联动。将协同意识贯穿案件查办全过程,凝聚合力推动案件质量不断提升。案件办理前,由案件审理部门向审查调查部门推送《党纪政务案件审查规范事项确认单》,提醒督促办案人员树牢法治意识、程序意识、证据意识,严格按照权限、规则、程序办案;审查调查结束后,案件审理部门重点从事实认定、证据采信、定性处理三个维度,对初核报告、审查调查意见等材料严格审核把关,着力解决制约案件质量的关键问题。建立“承办部门自审+审理室审核+集体审议”三级把关审核机制,在把关审核过程中,既坚持“查审分离”、相互制约原则,也畅通查审部门研讨沟通渠道,及时解决争议分歧。完善内外协调机制,积极推动纪法贯通、法法衔接,注重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,做好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移送审查起诉工作,重大案件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,确保案件顺利移送审查起诉。与审计、财政、税务等部门建立线索移送、信息沟通、成果共享协作机制,搭建跨部门协作平台。今年以来,通过跨部门协作办结复杂线索67件。
优化结果运用。探索闭环式案件质量评查机制,积极推动以评促改、以评促治,以“精耕细作”织密案件质效“防护网”。实施案卷精准量化评分制度,制定出台全区纪检监察系统案件质量考核细则,将案件评查标准细化为5大项19小项内容,在事实证据、定性处理、程序手续、文书管理等方面明确工作标准,引导办案部门树立精细化办案意识。构建常态化、全覆盖、可追溯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,采取日常式集中评查、地域式交叉评查等方式,不定期对已办结案件质量进行“全面体检”。实行“一案一清单、一案一反馈、一案一指导”评查模式,将案件评查结果以工作提醒形式,反馈至承办部门和办案人员。对其中的易犯错误和共性问题,及时印制和发布相关提示,帮助办案人员靶向“避错”、高效“改错”。围绕评查发现问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,通过“审理小课堂”等方式开展个性化“微培训”,补齐办案人员业务能力短板,形成评查发现问题、整改优化措施、培训巩固提升的工作闭环。(邢成明)
>>><<<